物色药企投资机遇

16-09-2020

疫情揭示环球医疗体系的改善空间和未来需求,正在面对人口结构之世代变迁的中国亦不例外。在内地的医疗保健行业历经改革周期之际,投资者如何从改革巨轮之中物色投资机会?

  • 中国带量采购药品对药企的降价压力有限,将占中标药企的2021年的总收入不足4%
  • 自2018年起的改革周期将长远促进市场整合兼并,具创新研发优势的公司除可保持高盈利外,亦可趁机吸纳市场份额,行业龙头长线股价看俏
  • 人口老化的趋势将增加慢性病治疗的需求,城市化也会加强民众对健康的关注,随着城市人口收入增加,对保健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亦相应递增

中国官方最近公布第三批集中采购药物的安排,会纳入56个品种,采购的品种是前两轮之总和。计划的药品采购周期为1至3年,品种覆盖糖尿病口服药、抗血小板药和消炎药等,中标药企可获首年约定采购量的50%至80%份额。

投资者或回想起,约两年前集中采购首次在国内11个城市试行时,曾因有药企望抢占市场份额,将入标的药品大幅劈价,致使当时医药股受压急跌,有些前景明确的龙头企业却被抛售至下跌超过50%。

经过两轮采购,市场普遍消化政策的影响,并回到理性分析,了解到中标药虽不能转化收入增长,但是药品面临降价压力有限,据瑞银对中国医疗行业的最新研究,集中采购的大部分收入影响将占中标药企之2021年的总收入不足4%。

推高国内医疗质素

就集中采购计划而言,国内药企不再依赖个别药品分销商和医院网络关系以获得销售渠道,而是经过官方对可售药品进行筛选和审查,订定一个较高的行业标准,能够达此标准的企业质素也相对较高。由于集中采购计划会引致少许的减价压力,龙头药企则仍能兼顾创新和生物仿制药之研究管线,继续投放资源发展毛利率较高的产品线,缓冲在集中采购计划中的价格下调的影响。

这一系列的改革将长远改善行业标准,促进市场整合兼并,久而久之就能够汰弱留强,改善流入市面和在医院中使用之药品质素。具创新研发优势的公司除可保持高盈利外,亦可趁机吸纳市场份额,且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其实际受到的盈利影响是有限的。从长期来看,这些行业龙头的股价反而会强者愈强。

人口老化需求增

年初至今,中国医疗企业在3月随大市下挫后,目前已经恢复升势,更大幅跑赢发展市场的同类型企业。虽然升幅凌厉,我们对中国医疗的长期确信度未有动摇,疫情揭示内地医疗体系继续经历改革周期,拓展长期投资机会。

当前的行业改革支柱有二,一是人口老化问题,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7亿,占总人口的12%,将增加对如癌症和糖尿病等的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需求。

二是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内地城市化的趋势稳步推进,国内中产阶级将会扩张,当民众收入增加,容许他们寻求更高质素的医疗服务,以及因为全国医疗保险覆盖扩大,两国在医疗服务上的支出差距有望收窄。

盈利前景明朗

市场亦观察到面对人口分布结构转变,内地当局逐步改善医疗配套和支援,除了推出集中采购药品的方案,以提升民众用药的质素,亦扩大实施医疗保险计划,和加快批出创新药的批文等,类似政策将惠及有质素、研发和生产技术较高端的药品制造商。

内地药企盈利前景看俏,预计将在今明两年达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增长 35.6%和17.3%,远超MSCI明晟中国指数的成份企业平均3.0%和15.7%的涨幅。我们继续偏好高质素企业,就药企而言,其创新产品研发周期要至少跨越未来两至三年,才能捕捉较长线的机遇。

本文提供之意见纯属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观点,会因市场及其他情况而改变。以上资料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应视作投资决策之依据。所有资料于发表时均搜集自被认为是可靠的来源,但惠理不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陈述可能被视为前瞻性陈述,此等陈述不保证任何将来表现,实际情况或发展可能与该等陈述有重大落差。本文未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检阅。刊发人:惠理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