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理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蘇俊祺中國市場投資展望

今年牽動投資者情緒的兩大因素來自對全球經濟持續疲軟的擔憂以及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全球製造業PMI指數跌至50警戒線以下,創下了7年的新低1。中美貿易談判亦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料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因此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仍將帶來一定的壓力。

1. 2019年,中國面臨經濟放緩和貿易戰的內外壓力,市場經歷波動,展望未來,惠理對中國市場的前景有何看法

惠理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蘇俊祺認為,未來的中國,風險與機遇是並存的,但整體上,機遇是大於風險的。

中國的機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全球的央行紛紛啟動貨幣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總體而言,這些新增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未來一年全球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其次,中國政府出台了許多財政政策以支持經濟發展。比如中國地方債發行加快,房地產相關政策並未進一步收緊,信貸數據有所回升。中國政府還可以適時運用降準及定向降準等工具來進行調節。

此外,中國股票市場是全球主要市場中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截至9月底,港股市場恆指當前的動態市盈率約為10倍2,已經接近歷史上數次市場危機的水平。 MSCI中國動態市盈率約為12倍,處在歷史平均線附近水平3。而且目前中國市場的股票價格已經反映了貿易戰的負面影響,而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A股的企業盈利增長率普遍高於周邊亞洲其他國家以及歐美等主要成熟市場。據MSCI數據,截至10月10日,中國A股的每股盈利增長率高達16.5%3

因此中長期內,我們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

 

2.  惠理認為當前中國有哪些投資機遇?

對於如何捕捉投資機遇,蘇俊祺認為最好在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相關度較高的領域進行部署,因為這些行業具較高的增長潛力,在未來5到10年有較大概率跑贏GDP整體增長。通過惠理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蘇俊祺認為有以下五大投資主題值得關注:

  • 消費升級。隨著中國人口富裕程度的提升,消費升級是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據測算,中國中高收入人群將會迎來強勁增長, 2025年中國年收入超過20萬人民幣的人口或將達到1100萬人4。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費“升級”意願強烈,他們更傾向於追求更高的生活質品質,從而能夠帶動高端化消費的增長。此外,目前中國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中國消費佔GDP的比例遠低於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們預計中國的儲蓄率在未來幾年或將逐步降低,消費增長空間巨大。此外,消費行業正在進入產品創新時代,產品的創新可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從而幫助企業擴大市場份額,並提高利潤空間。與歐美國家同類型企業的淨利潤率相比,中國企業與其仍有近一倍的差距5,通過產品創新提升企業利潤亦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 5G科技相關行業。5G科技將帶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基建投資規模,其規模將是4G的2至3倍6,同時5G網絡可以帶動更多相關新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比如智能手機、雲計算、AI、5G芯片、智慧城市、雲遊戲等領域。據相關報告統計,在5G年代,全球具備上網功能的設備將從目前的91億台增長到251億台7,因此硬件相關設備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對比大中華區相關的科技股估值,港股市場以及台灣市場有關的細分行業科技股估值具吸引力。
  • 中國高等民辦教育。該行業的利好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需求強勁,供應不足。中國每年約有950萬人參加高考,但僅有750萬人能夠進入高等教育,其中有近200萬的供應缺口8;其次中國的高等教育學費有較大的上漲空間。蘇俊祺表示,目前中國民辦大學學費平均每年只有約12,000元人民幣,美國則高達14萬人民幣,預計未來5到10年學費每年將有約5%的增長8
  • 醫藥健康行業。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的增長,中國醫藥健康領域在未來5到10年內增長潛力很大。目前醫藥股的估值處於合理的區間,市場中一些具創新和研發能力的龍頭醫藥公司,受中國政府醫藥集中採購計劃的影響較低,並能在競爭中擴大市場份額,投資價值顯現。
  • 中國在線服務行業。中國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的佔比相較發達國家仍有一定距離,其本身是一個具較大增長空間的行業,同時中國的線上服務平台正剛剛起步,根據調研結果,經線上平台預訂服務的習慣正在逐漸形成,所以此類龍頭企業的潛力及價值,仍被市場所低估。

 

資料來源:
1.彭博,2019年9月30日
2.恆生指數,2019年9月30日
3.MSCI,2019年10月16日
4.CEIC,Morgan Stanley,EIU,中金, 2019年
5.彭博,Eruomonitor,2019年
6.IDC,中金,2019年8月
7.Korea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銀美林研究,2019年
8.CSCI Research. Frost and Sullivan, 2017年

本文轉載自刊登於惠理投資微信公眾號10月31日之文章。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於發表時均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本文未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檢閱。 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