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或放緩 尋找亞洲前景亮麗板塊

雖然現時疫情對全球各國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退,但隨著疫苗面世,環球主要經濟體的運作已大致恢復正軌,大部分國家表示未來將與病毒共存,但不乏部分國家或地區仍以「清零」為目標。

經濟方面,在全球各國央行努力催谷下,今年上半年不少國家經濟迎來大反彈,企業利潤回升,股市收復失地。隨之而來的是市場轉為擔憂過去兩年各國央行的大幅放水,是否在疫情穩定後引發通脹大幅升溫。對此美聯儲早前表明年內或存縮減買債的可能性,韓國更是成為亞洲首個宣布加息的主要經濟體。反映出下半年乃至今後一至兩年,流動性或會有所收緊,投資者將變得更為謹慎小心。

各經濟體在經歷過2021年上半年的大幅反彈後,未來經濟動能或會逐步減弱,經濟增速勢必有所放緩,投資氣氛將趨向穩陣,投資者將重點關注基本面向好的板塊和利潤率具優勢的企業,並可能暫時避開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

目前處於結構性增長周期的行業,比如新能源、電動車、半導體等,基本面及利潤都有望維持。不過,由於這些板塊目前價格較高,比如台灣半導體行業甚至出現獲利回吐,晶片供不應求的支撐作用亦會逐漸減退。

雖然如此,中國科技公司近期因受政策風險波及而表現疲弱,台灣市場反而吸引了不少海外資金的流入。但半導體等科技硬件行業目前價格過高,令市場轉為關注台灣的出口行業。據上月台灣財政局公布的7月出口數據1,錄得379.5億美元,破單月最高紀錄,並已連續13個月錄得增長,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34.7%,當局預料今年的進出口年增長有望打破11年來最大增幅。

台灣受惠環球經濟復甦,而且國際原材料市場維持增速,加上遙距經濟和科技創新帶動,台灣有望進一步在下半年的出口旺季獲益。尤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因國際用鋼需求強勁,鋼價持續上升,而且車輛零件、電動單車在歐美熱銷,兩大出口總額都分別年增逾58.8%及55.2%;而電子零件、通訊及視聽產品,出口額亦創新高,各增 33.6%、19.7%。

台灣的主要出口地東協、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總額都在創新高,而歐洲的64%增速更為各地之冠,相關的出口板塊成今明兩年投資者需加倍留意的具增長潛力板塊。

中國市場雖然近期受政策影響較大,但監管改革長遠來看對整體的發展仍屬利多於弊。尤其處理好市場壟斷等問題後,投資機會將增加,而目前當局政策以增加內需、消費升級為發展方向,相關的國產服裝行業、醫療服務、財富管理等行業,都擁有結構性增長潛力。因此,亞洲作為環球增長動力來源,中國區內基本面向好的行業,將成為未來獲得穩健投資回報的重要機遇。

文章發佈於2021年9月4日《經濟一週》惠理基金專欄。

 

資料來源︰
1. 台灣財政局,2021年8月7日。

 

焦點基金:

免責聲明:本文提供之觀點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可視作倚賴之依據。所有數據是於呈示之日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數據源,但惠理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前瞻性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前瞻性陳述有重大落差。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