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黃金ETF更具優勢?

ETF世界分為兩大類,實物ETF以投資實體資產追蹤指數目標,而合成ETF的操作是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交易對手發行的掉期及表現掛鈎結構性產品,以達致配置於指數的效果。

合成ETF與期貨合約相似

合成ETF在本港歷史較短,是2016年才由香港交易所引入市場。合成ETF與投資期貨合約相似,可以較低持倉成本投資實體資產。除了如原油及其他存倉費用高昂的商品,合成ETF在投資難以進入的新興市場資產上大有用處,以往亦作其一方法投資只是局部開放予海外投資者的中國A股市場。

以商品投資為例,原油、黃金期貨合約背後沒有實物儲備支持,合約亦會相應地加大槓桿,變相整體投資風險增大。合成ETF亦承受來自金融工具的轉倉風險。最近一個案例是一隻追蹤期油表現的合成ETF,因油價崩盤突然宣布改變持倉策略,將6月到期的原油期貨合約轉倉至遠月,反映ETF會因此有所偏離底層資產,造成跟蹤誤差(Tracking Error),未能充分捕捉底層資產價格的走勢變化。

黃金ETF實金存倉有優勢

事實上,商品ETF操作不一定只能夠以期貨或掉期合約達到配置效果,例如香港上市的黃金ETF產品有實金儲備,令投資者更放心。

談及黃金工具,紙黃金的24小時交易時間表,為投資者提供充足流動性應對市場波動,而且入市門檻極低,不少投資者選擇以這種合約配置黃金。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紙黃金的買賣差價較闊及存有交易對手風險,且沒有實金儲備所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相比之下,有實金存倉的黃金ETF有相對優勢。

收費設上限提高透明度

費率方面,投資實體黃金牽涉存倉費及其他費用,而購買金飾則需要額外支付手工費,兩者買賣差價較闊,存放實金亦涉及不同風險,如存放不當會影響黃金的價值、遺失或被盜的風險等,減低投資者的潛在回報。

黃金ETF費率具透明度,以年總費用率(Total Expense Ratio)形式收取管理費,買賣差價較窄,收費模式對於期望以金融工具入市的散戶而言是相對容易理解。部分ETF發行人最近更設立年度費用上限為信託資產淨值的0.4%,助提高投資費用的透明度。

表現方面,黃金價格由年初至今已經上升12.79%,環球股票及債券市場卻大多錄得單位數甚至雙位數的跌幅。相信在目前市況下,不少投資者轉而追捧避險資產,面對聯儲局無限量寬,美元走弱,黃金被視為最能保值且具升值潛力的避險資產。

 

相關閱讀:

>> 價值黃金ETF (3081)

>> 更多投資透視

 

刊登於2020年4月28日信報專欄。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盛寶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刊發人:盛寶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