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動力電池龍頭具長遠投資價值

美國政府官員訪台再次掀起中美政治風波,國內經濟又因疫情反彈而面臨更大挑戰,加劇中港股市波動。縱使各種不確定性令投資環境充滿變化,但只要將目光放在短期波動以外,鎖定個別行業的長遠贏家,將是把握投資機遇的關鍵。

無可否認的是,部分國產行業正乘著全球減碳的趨勢急速發展,例如動力電池行業,其全球市佔率更進一步擴張。眼下電動車已成為各大汽車廠商轉型的目標,油價高企下新能源車替代燃油汽車的步伐更有所加快,全球各國更一直對電動車提供補貼,高通脹對相關行業的影響不大,仍有望持續迎來強勁的增長空間。

國內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銷售升逾兩倍

就發展週期來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今年初因疫情及封鎖措施而出現供應鏈中斷,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60萬部,按年急增2.2倍,滲透率達到21.6%。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受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及各地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刺激,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達到550萬部,高於今年初預測的500萬部

由於近年來大眾的社會福祉意識增強,加上補貼及減稅等措施持續帶動,長遠而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會穩定增加滲透率。彭博行業研究預測,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可能會從2021年少於300萬部,增至2030年的1370萬部,同期新能源車的零售滲透率則從15%升至約50%,這會為一些企業創造巨大的增長機會。

中國電池廠商全球市佔率近五成

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則直接受惠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擴張,並同時乘著其技術優勢,進一步搶佔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市佔率,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於本周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兩大中國電池廠商於今年上半年的市佔率分別按年上升6.25個百分點,至34.811.8%,並分別位居第一及第三。韓國三大電池生產商的市佔率則按年下滑9.1個百分點,至25.8%

事實上,由於國內兩大電池廠商的全球市佔率接近五成,意味中國電池技術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重要一部分,盈利透明度相當高。雖然去年國外收入佔國內龍頭廠商的收入只有約兩成一,但已較2017年的1.52%大幅增加4。隨著中國電池產業鏈將與北美汽車龍頭展開全球戰略合作,今年初更取得位於德國電池廠的生產許可,意味可大大縮短出貨往歐洲的時間,為公司帶來規模優勢。

歐盟是電動化浪潮中最快的地區之一,亦是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預期海外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將持續提高,估值亦有上升的空間。值得留意的是,國內電池產業鏈中,龍頭廠商的現金流狀況及盈利能力遠較其他同業優勝,龍頭去年的經營現金流淨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按年急升逾1.33倍,並較淨利潤高出2.44。事實上,其經營現金流一直維持在淨利潤的兩倍以上,反映公司的現金回收能力相當高,盈利表現亦相當穩固,因此該龍頭企業值得投資者的持續關注。

資料來源:

  1.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2722
  2. 彭博行業研究, 2022430
  3. SNE Research202282
  4. 彭博,202283

文章發佈於2022年8月6日《經濟一週》財經專欄。

焦點基金:

免責聲明:本文提供之觀點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可視作倚賴之依據。所有數據是於呈示之日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數據源,但惠理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前瞻性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前瞻性陳述有重大落差。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