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票不止息 — 以ESG角度辨識優質派息企業
22-03-2021
亞太區長久以來是高派息公司的集中地。近年環球投資取向偏好增長型股份,不少人著眼股價上升,忽略股息在總回報中的角色。我們訪問惠理團隊中參與高息股票策略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的徐褔宏(Frank),分享他對區內股息投資的展望及何以亞洲的股息增長將會有更佳的回報潛力。
問:為何於亞洲尋找高息機遇?2021年展望如何?
答:首先我想分享股息投資為何值得青睞。對於股票投資,股息能正面地反映企業質素,包括一家公司的財務穩健程度和營運狀況。數據顯示,高息股票策略的經風險調整後回報較吸引,能持續以較低波幅締造同等回報。固定的派息更能緩衝下行風險,如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高息股票指數的跌幅較區域指數少約15%1。〔參考指數分別為MSCI亞洲(除日本)高股息收益率指數以及MSCI 亞洲(除日本)指數〕。
股息投資,首選亞洲(日本除外)市場。股息是亞洲股票總回報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過去十年,股息共佔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總回報的40%1,佔MSCI中國指數的36%1。相對其他地區,亞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有明顯優勢,例如亞洲企業自由現金流平均覆蓋超過一倍的股息和股本回購2,而淨資產負債率僅34%2,意味企業的債務僅佔股本三分之一,較歐美公司佔股本近三分之二以上的負債率為低。
問:各經濟體復甦進展良好,對亞洲股票派息有何影響?
2021年經濟復甦的預期將鼓勵企業恢復和增加派息,利好亞洲股息策略。今年情況將與2020年大為不同,去年疫情拖垮企業信心,亞洲股息策略錄得自1999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現時疫情雖持續,但隨著各國開始為民眾接種疫苗,有望擺脫疫情並迎來更廣泛的復甦,預期企業的生產力可以逐步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公司股息也將回復正常。
復甦以外,利率環境變化也將利好高息股票策略。年初,市場對通脹回溫和央行縮表等預期迅速改變,但預計息口仍將在過去十年低位徘徊。投資高息股票的機會成本低,將吸引資金繼續流入包括亞洲高息股票在內的優質生息資產。
受惠經濟穩步復甦,區內企業財政穩健,料亞洲企業2021年盈利增長出色,預計按年增長逾兩成3,我們繼續持審慎樂觀態度。
問:如何區分股息收益和股息增長? 如何兩者兼得?
惠理亞洲高息股票策略以動態配置,網羅穩定高息股、週期性高息股和結構性增長股三大動力,助投資者跨越市場週期。透過適時調整三者比重,可維持投資組合的穩定股息,同時捕捉未來領先企業的增長潛力,而亞洲正正是孕育新一代行業龍頭的地區。
穩定高息股的盈利與經濟周期的相關性較低,一般有成熟的業務、具領先市場地位和擁有穩定盈利來源,如受長期合約保障。週期性高息股,故名思義其股息派發週期是隨經濟擴張收縮的變化,股息率在經濟觸底時尤其吸引。當股價低迷,股息率具極大吸引力,而隨著這些優質公司從谷底反彈,更有望迎來估值重估。結構性增長股不一定派發股息,但大多數受惠未來數十年結構性的發展,相關股票散落在亞洲各個市場,屬於互聯網和創新科技等多個板塊。
問:股息投資策略與ESG之間,特別是與企業管治一環有甚麼關係?
企業管治關乎公司在財務和管理上的紀律。即是說,一家管治水平落後的公司,會衍生現金管理和非財務方面的問題,繼而帶來投資風險。我們意識到公司治理的質素會影響股息策略,因此將有關因素納入投資考慮,並開發一套評分標準,以透明和系統性的方式,就每家公司的ESG表現評分。 具體來說,我們在進行投資之前,會衡量幾個關鍵領域:i)董事會的組成和董事的獨立性和多樣性、ii)股東背景和持股量、iii)現金持有比例。
現金管理是一家公司股息潛力的寒暑表,畢竟充足且可持續的自由現金流是派息的先決條件。而董事會對派息的取態同樣重要,究竟公司董事是否著力提高股東價值、回饋股東,以及從更長遠的角度認真審視派息政策,均是考慮因素。
問:澳洲和日本股市是傳統高派息的市場,中國現正追上。雖然中國股票市場的交易量主要由零售投資者驅動,波幅比其他市場大,更穩定的股息會否令中國股票比其他區內和全球市場更具吸引力?
與成熟市場相比,中國未受股息投資者所重視,但投資者對中國股息的興趣日益濃厚,該市場有派息的行業眾多,例如白色家電製造商等消費股、銀行,以及房地產發展商。
無論任何投資風格,選擇性地買入股票是十分重要,我們不會只追逐高收益率,所有投資決定均由基本面驅動。以中資銀行為例。儘管股息收益率可達6至7%水平,而且市帳率低,但我們的投資組合仍對該板塊維持較低的配置比重。原因是內地銀行由國家控制,有如提供公共服務,限制各銀行對其資產質素管理的彈性。上一個問題提到現金管理的重要性,儘管內銀收益率吸引,其盈利能力和股價上漲的機會有限。
相關閱讀:
資料來源:
- 彭博數據
- 除金融股。FactSet,Jefferies,截至2020年12月。
- FactSet,MSCI明晟,高盛環球投資研究,截至2020年11月。
免責聲明:本文提供之觀點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可視作倚賴之依據。所有數據是於呈示之日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數據源,但惠理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前瞻性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前瞻性陳述有重大落差。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