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季固定收益季度投資展望

30-10-2023

美國:利率將維持在緊縮性水平,

儘管貨幣政策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大致維持緊縮,但美國第三季經濟數據仍然意外地強勁,增加了軟著陸的希望。聯儲局6月份暫停加息後,於7月份加息25個基點,市場價格反映了年底前再次加息的機會。由於需要更多時間確保通脹回落至目標水平,並考慮貨幣緊縮對經濟的累積影響,預計聯儲局將維持鷹派立場。

我們認為,聯儲局將在2023年餘下時間維持利率「長期高企」的說法——基本經濟增長似乎仍然相當穩健,通脹仍與目標相距甚遠。儘管能源價格高企已經引起聯儲局關注,但我們對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觸發的任何升勢保持警愓,其或會增加整體通脹壓力。

勞動力需求強勁且持久,繼續為家庭收入及私人消費帶來一定緩衝。然而,由於緊縮性利率對經濟造成影響,我們仍然預期就業及通脹數據將放緩,並出現疲弱跡象。由於就業、消費及投資氣氛或會轉弱,經濟增長可能出現下行壓力。整體而言,進入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更大,我們認為減息仍然遙不可及。

中國:需要更多政策刺激經濟

由於低基數效應,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在第二季按年反彈至6.3%,隨後中國經濟在第三季觸底反彈,但由於房地產銷售低迷,加上零售銷售和基建投資在高基數效應下放緩,經濟增長放緩至按年上升4.9%。自8月以來,中國加快推出寬鬆政策,包括針對房地產行業需求的措施及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以及加快發行特別地方政府債券。房地產方面,我們認為相關政策可作為全國性象徵式指引,有助重振較大城市的市場氣氛。儘管如此,我們認為該行業需要時間恢復,銷售復甦若要持續,需要提高對收入增長及就業保障的預期。

經濟增長較慢,將使寬鬆措施持續到2024年,包括擴大財政預算,這需要發行更多債務,為基建項目提供資金,並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除了推動經濟增長外,這些措施亦有望解決土地銷售下滑及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融資環境緊張的問題,相關問題引起中國政府關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就明年財政擴張規模提供一些線索。

我們認為,針對私人消費的政策刺激對於重新平衡增長前景更為可取及有效。另一方面,鑑於家庭及企業整體信心不足,減息及信貸擴張的成效似乎有限。我們認為大規模減息的機會不大,因為會造成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及削弱銀行財務健康等不良影響。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在解決財政擴張的成效、人口問題,以及中期實現更為可持續和優質增長方面仍然面對重重挑戰。

亞洲:通脹挑戰可控

受惠於區內強勁內需,亞洲經濟增長復甦在疫後持續改善。儘管環球及中國需求放緩對亞洲出口造成壓力,但相關影響大致已經觸底。此外,通脹挑戰並不像西方嚴峻,且大致符合亞洲各國央行預期,以致在美國持續加息的環境下,這些國家仍可暫停加息。亞洲在岸債券收益率因此並未如美國般大幅上漲。整體而言,我們認為亞洲各國央行恢復加息的門檻很高,尤其是其通脹前景良好。儘管如此,美國利率長期高企的前景將推遲亞洲的減息周期。鑑於大部分亞洲市場均為進口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由此引發的油價飆升值得審慎留意,因為油價持續過高可能造成通脹壓力,並導致各國恢復加息。貨幣走弱可能對亞洲美元債券發行人構成風險,但由於美國利率見頂,加上穩定本幣的外匯干預措施,對該資產類別的影響應該可控。

信貸策略

亞洲及中國投資級別債券發行人的基本因素前景依然穩健,違約率風險較低,有助支持信貸息差。亞洲高收益債券的環境顯著改變,較少成份債券來自中國房地產行業,我們認為這反映了信貸質素日趨穩健。信貸篩選及識別錯價機會仍然至關重要;我們繼續密切留意企業盈利及現金流復甦的速度和廣度。債券回購亦更為普遍,減輕了債券發行人的再融資負擔,並利好個別高收益細分市場的技術因素。鑑於信貸前景趨穩、行業板塊更加多元化及預期違約率下降,我們認為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潛在價值將在2024年提高(圖1)。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下,可觀的利差收益還可提供下行保障。

由於美國利率高企及中國經濟復甦不穩,2024年可能充滿挑戰,因此我們偏好槓鈴策略,以平衡風險回報。另一方面,亞洲投資級別債券的收益率為5%至6%,提供了不錯的收益選擇,存續期亦較美國同類債券更短。我們亦發現輪換至長期債券的機遇,以在聯儲局政策轉向的路徑更加清晰時降低再投資風險。亞洲高收益債券領域亦為擁有優質資產的發行人提供大量機會進入在岸資本市場,提高其再融資能力。我們的信貸篩選主題仍然是消費推動復甦或去槓桿趨勢的受惠領域。我們密切關注中國市場基本因素改善的速度,並維持分散投資策略,分別投資印度、印尼、香港及澳門。

>>按此下載完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