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謝清海:內地調控有利長線增長 繼續投資中國
05-08-2021
在香港有「股壇金手指」之稱的惠理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拿督斯里謝清海接受香港權威財經媒體《香港經濟日報》專訪時,就近期中國的監管政策調整和股市震盪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謝清海認為近期中國監管政策的調整令外國投資者認識到中國與西方制度存在不同,預期此輪股市震盪或會持續約2至4個月。目前沽壓何時完結尚存不確定性,投資者不應嘗試做短線交易,但是若部署長線投資,此時是一個較好的時機。
中國政府採取更長線的目光,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持續性,遠重要於股市的短期下跌,故會繼續長線投資中國,有信心可以「賺回失去的金錢(make money back)」。
◆◆◆
短期調整可接受 冀未來加強溝通
|
中國目前可以接受相對低速,但更高品質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除了股東利益之外,亦顧及國家及社會利益,要求企業肩負更多社會責任。
上月政府突然出臺教育「雙減」新規,要求課外補習轉為非營利性質,不允許資本介入,引發市場震盪。但相信這只是個案,教育、醫療及住房是社會三大基本,監管政策的出臺是為了社會長久穩定,並非針對某些行業或資本市場。1至2周的股市調整是可以接受的,未來監管與市場進一步加強溝通,不同監管部門加強合作及互相協調,令投資者有心理準備,市場或不會過度驚慌。
◆◆◆
當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時
或是長線部署的好時機
現時中資股估值約14.5倍,不貴亦不便宜。回顧2015年A股大跌,直至2016年才得以恢復,一度曾跌至10至12倍的低位。但相信此次市場調整不會觸及如此低的水準,即使大市可能仍有下跌空間,但相信離見底不遠。
謝清海認為困擾股市的問題只屬暫時,國家也不希望股市如此波動,預計監管或會出手穩定市場,吸引資金回流。而且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已達3成,與美國共同主導,相信任何投資者皆無法忽視。
不過確實會有一些投資者因信心下降,而逢高減持,因此預期未來2至4個月股市或會繼續區間波動。當政策影響被消化後,市場的焦點或會回歸通脹和緊縮問題,屆時大市何去何從,暫時仍未明朗。
◆◆◆
偏好A股和不受政策影響的板塊
謝清海認為,當前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經歷調整後,價格回歸合理區間,是長線部署相對好的時機,因此對大市短線持審慎態度,但對長線仍相當樂觀。
在中資股方面,A股交投較港股活躍,且目前受互聯網監管新規影響較大的一些重磅科技股暫時多在香港交易所或美國交易所上市,對A股的影響相對較小。加上A股上市公司的業務主要圍繞本土經濟,估值亦不算貴,故對價值投資者來說相當吸引,相信外資在A股的占比會逐步增加。
目前我們較為關注不受政策影響的板塊,例如新能源、自動化及科技升級主題。此外,內地銀行股的股息率較高且估值偏低,亦是值得考慮的領域。科技股方面,一些互聯網龍頭企業,長期來看仍具投資價值,但目前較難確定沽壓是否完結,故會謹慎分析再下結論。
◆◆◆
中概股加快回流
審慎看待美國上市中概股
美國證交會上週五發聲明,要求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必須披露中國政府干預其業務的風險,否則將無法在美上市,同時要求已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必須連續三年通過美國的審計審查,否則該公司可能被除牌。
對此,謝清海表示了他對投資美國上市中資股的審慎態度,更傾向於在港股或A股市場中挑選中資股。假若未來中資企業赴美上市須內地相關部門的特別審批,或降低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意願,而赴港上市則將成為他們的另一選擇。未來中概股回流中國市場的速度或會加快,想投資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者亦可以選擇在這裡進行交易。
相信未來中國政府的政策方向或更為關注人民的福祉、社會和國家的穩定,因此在分析中資企業時,需留意政策風險。
本文整理摘錄自香港權威財經媒體《香港經濟日報》2021年8月2日頭版刊載的獨家專訪文章。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公司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