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資產展望 – 2024年6月

17-06-2024

資金持續回流大中華區股市,儘管其估值有所改善,但仍低於其歷史平均水平。目前市場等待實質的政策落實(尤其是對房地產業),以及企業盈利出現向上修訂的情況。

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需求保持強勁,而且需求見頂的憂慮減退,亞洲區內以科技股為主的市場經過調整後逐步回升。然而,鑑於印尼的企業盈利出現放緩跡象,而且印度大選帶來波動市況,因此南亞市場表現好淡紛呈。

主要指20245月表現年初至今表現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美元計)1.56%5.27%
MSCI中國指數(美元計)2.40%6.76%
滬深300指數(在岸人民幣計)-0.46%4.70%
恒生指數(港元計)2.54%7.40%
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新台幣計)3.82%18.52%
MSCI台灣指數(美元計)5.30%15.67%
摩根亞洲信貸中國總回報指數(美元計)1.32%2.47%
摩根亞洲信貸總回報指數(美元計)1.33%1.57%

資料來源:摩根、MSCI及晨星,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的數據

中國/香港股票

  • 中國香港市場在5月大幅造好,主要源於估值由市場氣氛極為看淡的水平,重訂至趨於正常化的水平,以及受惠於政府取態積極,宣佈多項振興經濟政策,令市場喜出望外,投資者因而作出部署。
  • 然而,外資已降低對中國市場的偏低比重配置,但由於部分政策尚欠細節,例如落實時間表,因此外資仍然採取偏低比重的部署。儘管如此,資金正陸續回流,投資者「唯恐錯過(fearful of missing out)」的情緒漸濃。市場氣氛已回升至較佳水平。
  • 雖然估值好轉,但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市場會否展開新一輪升勢,將取決於當局會否推行更實質政策,尤其是對房地產業,以及企業盈利在觸底後會否出現向上修訂的情況。

中國A

  • 市場傳言指當局或將取消10%股息稅,刺激H股表現跑贏A股。A-H股之間的折讓已顯著縮窄至相對偏緊的水平。
  • 現時投資者的焦點回歸基本因素,並著重於企業盈利的潛在向上修訂情況。
  • A股市場方面,資金也逐步從高息國有企業輪動至具有增長機會的民營企業。

亞洲(日本除外)股票

  • 聯儲局明確表示進一步加息的機會極低。鑑於通脹看似重拾下跌趨勢,市場對利率預期的偏強硬立場有所軟化。
  • 此外,美國經濟出現放緩跡象,拖累國債收益率走低,而且市場或會逐步扭轉今年的減息預期,由只有一次調整至兩次。
  • 鑑於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加上美元見頂,亞洲股票的投資氣氛可望改善。隨著人工智能的需求保持強勁,而且需求見頂的憂慮減退,亞洲區內以科技股為主的市場經過調整後逐步回升,例如台灣和韓國。
  • 然而,鑑於印尼等國家的企業盈利出現放緩跡象,而且印度大選帶來波動市況,因此東南亞市場表現仍會好淡紛呈。

新興市場(亞洲除外)股票

  • 雖然美國國債收益率走弱利好新興市場,但多個新興市場國家舉行大選,為股匯市場增添波動。此外,美國大選在即,也可能為拉美和東歐等不同新興市場帶來重大影響。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仍為市場構成風險。

日本股票

  • 日圓兌美元跌至34年低位。日本央行一再干預市場以支持日圓。現時日圓低於收益率差距反映的水平,顯示市場偏向於看淡日圓。
  • 雖然日圓疲弱將持續為出口商及旅遊業帶來支持,但這導致投資者更加憂慮匯率加劇波動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亞洲投資級別債券

  • 雖然息差持續處於相當狹窄的水平,但鑑於絕對收益率仍然相對偏高的亞洲投資級別債券可帶來息差收益,因此其需求持續強勁。
  • 鑑於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再度回落,亞洲投資級別債券仍可持續獲得充分支持。

亞洲高收益債券

  • 在升市過後,息差已顯著收窄。然而,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息差仍遠高於美國同類債券,顯示前者需求仍然強勁,尤其是基於淨發行量持續回落。

新興市場債券

  • 雖然息差更為狹窄,但需求仍然強勁。鑑於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再度回落,新興市場債券仍可持續獲得充分支持。

黃金

  • 黃金價格升穿歷史高位後出現整固,情況屬預期之內。中長線而言,黃金仍然是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理想工具。
  • 除了地緣政局憂慮之外,投資者亦擔心去美元化趨勢,這或將持續支持黃金價格。

多元資產

  • 與傳統的單一資產或平衡投資組合相比,多元資產策略的波動性較低。然而,股票、信貸及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在近期顯著上升。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低收益率環境下,收益成為投資者不可或缺的回報來源。

相關閱讀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

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