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資產展望 – 2024年5月

20-05-2024

隨著美國股市調整,亞洲的資金流由日本、台灣及印度等貝塔系數較高的市場轉向估值吸引的香港及中國市場。

其他地區方面,由於美國利率長期高企以及美元走強,東南亞市場面臨一定壓力。

全球各地的各種地緣政治風險亦繼續是整個亞洲區的主要阻力,尤其是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主要指標20244月表現年初至今表現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美元計)1.25%3.65%
MSCI中國指數(美元計)6.60%4.26%
滬深300指數(在岸人民幣計)2.01%5.18%
恒生指數(港元計)7.45%4.73%
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新台幣計)0.58%14.16%
MSCI台灣指數(美元計)-2.30%9.84%
摩根亞洲信貸中國總回報指數(美元計)-0.50%1.14%
摩根亞洲信貸總回報指數(美元計)-1.17%0.24%

資料來源:摩根大通、MSCI及晨星,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的數據

中國/香港股票

  • 由於通脹仍較最初預期的更加持久,市場進一步調整減息預期至少於兩次。儘管聯儲局已向市場保證不會進一步加息,但由於聯儲局指出近期在降低通脹方面未有太大進展,預計減息將推遲至今年較後時間。因此,國債收益率已由近期高位回落,但我們預計收益率將在當前水平附近維持更長時間。首次減息可能要在大選後才會發生。此外,由於經濟呈疲弱的跡象,美國股市可能頂多只會橫行整固。
  • 隨著美國市場調整,亞洲的資金流由日本、台灣及印度等貝塔系數較高的市場流向估值較低的香港及中國。最近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以及政治局會議釋出的促進增長信號帶動市場上升。然而,在上升15%之後,香港及中國市場或會暫時休整,投資者將重新關注基本因素及經濟數據。

中國A

  • 外資重新流入,並憧憬有更多利好增長的政策及改革推出。公司盈利已觸底,但尚未向上修正。多間公司亦已增派股息,以提高股本回報率,並恢復投資者信心。目前市場平均派息率超過40%。
  • 然而,在政治局會議舉行後,市場或會暫時休整,等待更多長倉外國投資者向市場投入更多資金。

亞洲(日本除外)股票

  • 由於美國長期利率上升及美元走強,東南亞國家的融資成本面臨壓力。印尼等國家亦需要加息以維持貨幣穩定。我們預計東南亞股市將會進一步調整。
  • 投資者正逐漸由日本、台灣及印度等貝塔系數較高的市場轉向香港及中國。此外,市場稍微變得更加分化,尤其是從事人工智能相關業務的台灣科技公司在整個科技行業的炒作後脫穎而出。

新興市場(亞洲除外)股票

  • 儘管商品價格上升利好新興市場中依賴商品的國家,但強勢的美元限制了新興市場股市的上行空間。近期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亦構成風險。

日本股票

  • 日圓匯價跌至34年低位,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突破160。日本銀行多次干預市場以支持貨幣。目前,日圓匯率較收益率差異所顯示的更加疲弱,反映市場偏向認為日圓將繼續走弱。儘管日圓疲弱將繼續利好出口商及旅遊業,但投資者現在更加關注貨幣波幅加劇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亞洲投資級別債券

  • 由於美國通脹更加持久,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會維持在目前的高水平附近。投資者在延長存續期方面變得更加謹慎。由於息差已經處於極窄水平,亞洲投資級別債券仍將主要用於套利。

亞洲高收益債券

  • 由於市場在過去數月追捧高收益債券,甚至部分中國房地產債券亦有所上升,我們認為市場此後將會暫時休整。許多債券的價格已升至95美分以上,甚至已超過面值。息差已大幅收窄。考慮到宏觀環境疲弱,尤其是印尼,投資者可能面臨挑戰。

新興市場債券

  • 息差進一步收窄,需求則保持強勁。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及美元走強對市場動力造成一定壓力。

黃金

  • 由於目前中東緊張局勢加劇,金價再次升穿歷史高位。除了地緣政治憂慮外,投資者亦擔心去美元化趨勢。
  • 然而,由於升勢非常迅速,因此類似於前幾輪升勢,市場即將出現調整。儘管如此,中長線而言,黃金仍然是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理想工具。

多元資產

  • 與傳統的單一資產或平衡投資組合相比,多元資產策略的波動性較低。然而,股票、債券及商品等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近期顯著上升。在充滿不確定性及低收益率的環境下,收益成為投資者必不或缺的回報來源。

相關閱讀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

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