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資產展望 – 2023年10月

27-10-2023

惠理投資董事兼多元資產投資主管鍾慧欣分享了她對不同資產類別的最新看法。儘管市場對中國的情緒依然低迷,但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已開始觸底反彈。我們預計未來數週將有更多政策措施推出。

其他地區方面,由於亞洲貨幣及商品價格疲軟,東南亞市場受到打擊。然而,區內經濟增長強勁,為投資者提供了個別機遇。

主要指標20239月表現年初至今表現
MSCI明晟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美元)-2.68%-0.42%
MSCI明晟中國指數(美元)-2.75%-7.29%
滬深300指數(在岸人民幣)-1.96%-2.49%
恒生指數(港元)-2.58%-6.82%
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新台幣)-1.48%19.73%
MSCI明晟台灣指數(美元)-3.78%11.09%
摩根亞洲信貸中國總回報指數(美元)-0.49%-0.65%
摩根亞洲信貸總回報指數(美元)-0.96%1.26%

資料來源:摩根大通、MSCI明晟、晨星,截至2023年9月30日

中國/香港股票

  • 美國聯儲局(Fed)在9月表示利率將「長期高企」後,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漲。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至4.5%以上,數天內甚至升穿4.8% 大關。這導致美元飆升,美國股市則出現調整,尤其是估值較高的科技行業。其他方面,人民幣與其他貨幣同步走弱,限制了香港/中國股市的上升空間。
  • 儘管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已開始觸底反彈,但中國的市場情緒仍然疲弱。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以上,工業產出優於預期。黃金周期間的消費展現出強勁動力,但相關增幅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我們認為,隨著經濟觸底,消費者及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信心。
  • 在美元走強及美國利率高企下,香港流動性持續緊張,融資成本高企限制經濟復甦。

中國A

  • 隨著中國A股北向資金持續流出,市場推測「國家隊」(大型的國家相關機構)正透過境內ETF創建入市。鑑於市場情緒及持倉水平持續低迷,若當局公佈更多政策,市場或會復甦。我們認為未來數週將推出更多措施。

亞洲(日本除外)股票

  • 美國利率及美元急升,投資者再次關注明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亞洲市場隨美國市場受到打擊。環球股市的相關性目前處於較高水平。
  • 早前急升的台灣及韓國科技行業出現回調,情況與美國相似。亞洲貨幣及商品價格下調亦打擊市場對東南亞的信心。儘管如此,亞洲的國內經濟增長依然強勁。

新興市場(亞洲除外)股票

  • 美國利率及美元走升導致商品價格大幅調整,尤其是油價,原因之一是投資者目前憂慮上升的經濟衰退風險將導致需求放緩。新興市場貨幣疲弱亦引起憂慮。

日本股票

  • 由於美元走強,日圓跌穿150,引起市場揣測日本銀行是否會入市干預。隨著收益率上升,該國央行亦進行計劃外的日本國債購買行動,以維持對收益率曲線的掌控。然而,由於日圓疲弱,加上通脹及工資上漲,日本央行承受著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及負利率政策的巨大壓力。
  • 市場將密切留意日本央行於10月召開的會議,由於日本央行政策的不確定性,預計日本股市將繼續波動。

亞洲投資級別債券

  • 亞洲投資級別債券的平均收益率達6%以上的吸引水平正吸引資金持續流入。由於新債供應仍然緊張,信貸息差持續收窄。鑑於利率走勢不確定,建議持有期限較短的債券。

亞洲高收益債券

  • 鑑於市場對中國房地產發展商的持續憂慮,以及亞洲投資級別債券需求轉移,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活動停滯。澳門的經濟復甦符合預期,前景較為理想。

新興市場債券

  • 商品價格大幅調整對新興市場造成不利影響。此外,隨著融資成本飆升,美國利率上升及美元走強亦打擊了新興市場債券的投資氣氛。

黃金

  • 隨著美國聯儲局表示利率將「長期高企」,較長年期的國債收益率飆升,市場走勢偏軟。實際收益率迫近2%,持有成本將越來越高。
  • 然而,該資產類別繼續是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良好對沖工具,尤其是以色列的衝突不斷升級。

多元資產

  • 與傳統單一資產或平衡資產組合比較,多元資產策略的波動性較低。然而,股票、債券及商品等風險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近期顯著上升。在低收益率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收益成為投資者必不或缺的回報來源。

相關閱讀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

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