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論政策:中共二十大重申發展和注重科技創新
28-10-2022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黨代會)於2022年10月16日當周召開。有關會議的新聞已廣泛報導,其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工作報告及新組成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受到特別關注,或可從中探討其所帶來的投資啟示。
但首先,黨代會是甚麼,為何黨代會如此重要?
黨代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政治會議,成立於1921年7月,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截至2021年底擁有超過9,600萬黨員,超過加拿大及西班牙的人
口總和。
黨代會每五年召開一次,通常會為黨領導人和國家確定發展道路,因此吸引大多數人的關注。
這次會議值得關注的最重要事件之一是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政治局常委會)的選舉,這是中共的最高權力機構。選舉結果在黨代會(和一中全會)閉幕後最先公佈。
下圖是中國共產黨核心權力結構的簡圖:
新一屆領導人
一如外界普遍預期,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當選政治局常委會總書記,這是他第三個任期,充分體現了強烈的政策連續性。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
- 政治局常委會成員總數保持不變,仍然是7名委員。
- 除國家主席習近平外,只有另外兩名政治局常委獲連任。換言之,新一屆領導委員會中過半數是「新面孔」。
政治局常委會成員簡介:
黨代會傳遞了哪些重要訊息?
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開幕致詞及工作報告基本上總結了過去幾年取得的成就,並提出未來的一些主要目標。這些目標包括教育優先發展、自給自足及科技自立自強等。
然而,工作報告側重於結構性和計劃性議題。因此,難以從中找到中國有關防疫政策的方向及其經濟影響(或任何具體細節)的訊息。正如一名賣方分析師所述:「要從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報告中抽絲剝繭相當困難。」
分析黨代會的一種方法是計算某個詞被提及的次數(圖一)。今年,被提及最多的詞語是「發展」,這個詞在工作報告中亦頻頻出現。與此同時,科技這個詞被提及的次數大幅增加,相信未來的政策方向亦可能更側重於「科技」。
圖一:第二十次黨代會的關鍵詞/最常提及的詞
我們認為,黨代會鞏固了中國領導權力的穩定性和確保政策的連續性。這些因素對於應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並確保中國保持長期高質量增長而言至關重要。
儘管如此,作為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支柱,中國的科技發展仍將受到關注。這從黨代會期間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表述可見一斑。這表明,中國的科技創新仍將是中國共產黨關注的焦點(從研發支出增加可以看出)。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的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過去20年持續上升,但仍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圖二)。此上升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中國經濟規模同時不斷增長,有望支持中國向創新驅動的現代化經濟轉型。
圖二: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
該議程亦對增加研發開支表達支持,以實現半導體前段設備(WFE)自給自足,這在過去幾年並無重大進展(圖三)。
圖三:WFE自給自足率(佔中國本地項目需求百分比)
投資啟示
鑑於中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延續現有的政策議程,並且會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均衡發展及綠色轉型,我們認為以下行業或將保持強勁增長,值得投資者關注:
• 資訊科技行業,包括物聯網(IoT)、通信設備、工業軟件及操作系統
• 先進製造,包括工業自動化以及民用和智能製造的高端製造設備
• 數字創意產業,如擴增實境(AR) / 虛擬實境(VR)、數字內容製作、數字文化、製造業及服務業的創意設計等
• 新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及水力發電的供應鏈,以及電動車行業的供應鏈
• 醫療保健產業,特別是以疾病預防、早期診斷、健康及康復、中藥現代化及生物技術為重點的產業
• 與此同時,半導體行業及種子行業的部份參與者亦可能因中國加強對電子行業及農業供應鏈自主自強的關注而受到支持。
• 最後,我們仍然認為,致力增加家庭收入及對共同富裕的重視將改善財富分配,支持更廣泛的消費復甦,並為優質消費品公司提供長期動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該等行業得到政策的支持,但我們認為仍需要對不同的公司進行持續密切監察,因為各間公司受惠於政策支持的程度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事實上,鑑於近期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波動,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我們認為,雄厚的選股實力對於挑選能夠抵禦衝擊,且長期保持卓越表現的公司而言實屬必要。
接下來還有甚麼值得關注?
值得重申的是,黨代會的目的並非制定具體的經濟相關行動計劃及時間表,包括期待已久的防疫政策變動(如有)。
儘管如此,許多具體的政策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的會議上公佈。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明年3月舉行的「兩會」,屆時政府及地方政府的人事變動很可能已經結束,該會議是否會公佈新的經濟目標亦值得關注。
即將召開的會議時間表: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在決定認購基金之前,投資者應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如果選擇不徵詢財務顧問之意見,則應考慮該基金產品是否合適。
本文並未經證監會審閱。刊發人: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